Wednesday, October 16, 2013

關於閱讀,我說的其實是...

關於讀物

自己算是個喜歡閱讀的人,一天會看八份以上的報紙,當然不是細閱,但一定會翻閱到尾。對書本也有一份偏愛,心情低落時,買書正是治療低落情緒的良方。書本的味道和紙質、設計和排版、作者等都能左右我買書的意慾,很多書都是因為設計封面吸引而不加思索購買(讀又是另一回事)。房間的書本和雜誌一棟棟,多到頂著房門,定時清書更是指定動作。

中學時代對科幻小說特別熱衷,試過和同學鬥看得多《衛斯理》系列,學校圖書館的《衛斯理》小說都給我們"盲讀"掉,之後連《衛斯理》的週邊角色故事也跟進,如《原振俠》和《亞洲之鷹羅開》,也因為這兩本小說,我才知道原來衛斯理身邊的朋友是如此荒淫,特別是羅開,一兩章節就有繪形繪色香艷場面。原來學校圖書館這麼開放,令我可以合情合理地借閱,真的要多謝倪匡先生,他的作品充斥著我的青春時期。

到了高中,外國作品在學校也相當流行,我當然也不"執輸",由我喜歡的幻想類型《天方夜譚》開始(其實《天方夜譚》一書不是童話故事那麼簡單,內裡有很多陰暗面,有機會再談)。除了西方的小說,又被我無意中發現了沖擊我青春的作品,村上春樹的《挪威的森林》。

早期的"盲讀"方法,令我即使讀過《衛斯理》系列,都不太記得故事內容,只記得《衛斯理》內的人物及性格。說真的,當時《挪威的森林》我是當色情小說看的,故事內容對我並不重要,人物刻劃才是重點,現在再看可能又是另一回事,但至少令我認識了村上春樹。在當時到大學階段,看村上春樹的作品彷彿和 "有型" 劃上等號,隨身最好有一本村上的作品,在當眼的地方看就最好。現在的我是盡量遮著封面,躲在房裡看最好,心理有問題。

我不是村上迷,只買過他幾本小說和散文集,長篇小說是我愛讀的,所以《1Q84》和最近的《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》都有拜讀。買他的書可能是出於慣性,就如肚餓要食飯那麼隨意,又或者想尋回高中時的感覺。


文字與音樂

村上的說故事方式早已習慣,筆下的角式好像都和社會疏離孤寂,迷失都市感,作品中會加入品味音樂如《挪威的森林》The Beatles《Norwegian Wood》,《1Q84》的楊納傑克《小交響曲》,《多崎作》的李斯特《巡禮之年》都貫穿著故事,構成帶有若即若離,言之有物又帶一些批判性的作品。在人性的表現或多或少都有都市人的影子。

《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》故事主線描述主角多崎作被中學時代的四個摯友莫明地孤立,十六年後尋找答案的故事。小說內容也是一貫的村上的說故事方式,今次沒有《1Q84》的超現實,是切實的現實故事。故事長度也適中,是我喜歡村上寫的類型。花了兩晚時間就把它讀完,這是我最快讀完的村上作品。

褪色人生

可能我現正放"長假",多了時間閱讀和思考,小說中有很多場口和對白都很熟悉,彷彿是自己生活寫照的預定對白。對多崎作這角色性格及行為心同感受,和自己個性類同;沉靜多聽小說話,自我感覺低落,對物慾沒太大追求,只會對自己專長感興趣,經歷沒有比別人的精彩,人生欠缺色彩...這只是自己純粹的感覺,並沒有帶任何負面情緒及任何有形無形及意識形態的實則行為。而在小說中,作的朋友也並不認同作的自我評價。

關於閱讀,我說的其實是...

好像寫到自己感懷身世,其實想說的,活在當下,我們多少也會被整個大環境和社會氣氛削去不少菱角,本身忠實的性格也慢慢磨掉,屬於自己的色彩也漸漸褪色。應該不只一個建構成沒有色彩的多崎作性格吧。

雖然如此,褪色人生也好,黑白灰也自有吸引力;引自書中 "缺乏色彩的多崎作,就以缺乏色彩的樣子活下去吧。並不會給誰添麻煩。"周遭的人和事自會為你添色彩。

我也藉著今天的生日,希望未來會為自己多加點色彩。正如《多崎作》中,最後惠理鼓勵主角一段寫道:"作,只有一件事你一定要記住。你並不缺少甚麼色彩......你不缺任何東西。你要有自信和勇氣。你需要的只有這個..."



The Shore-"Hold On"
睇完《多崎作》,要找些音樂慰藉一下,這歌也送給和我同日生日的朋友Anew。

No comments: